2015年6月24日

編輯私房話

走過了一個雨水不多的春季,UCAN計畫辦公室積極地與校園內從事第一線職涯輔導工作者請教,在多次與校園內第一線輔導教職員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職涯輔導工作者站在協助學生探索職涯與生涯的角色上,感性與理性的交織下,身心靈高速消耗的處境,往往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把職能妥善規劃到專業課程的學習軌道上。其實透過課程工作坊的引導,已有不少大專院校的教學工作者,妥善運用UCAN的測評機制,將學生個人的職能評鑑、全班的職能檢測一路到大三、大四生的專業學習課程,藉由客觀且理性的數字分析,帶進到學生個體在不同生涯發展可能會遇見的難題,使輔導實務轉變得有主題、有方向,大幅縮短了教師與學生共同摸索的時間與花在磨合的精力上,可說是頗為有效的評鑑工具。

有鑑於此,我們在本期的UCAN電子報中,收錄了工作坊的精采回顧之餘,更邀集第一線輔導教師站出來,與我們分享他們如何在實際的輔導工作,應用UCAN平台,規劃完整的學生職涯發展輔導策略。

最後,今年的夏季似乎遠比想像中的炎熱,敬祝每一位UCAN所關心的朋友,夏季平安。
UCAN計畫辦公室 敬上

2015.06

2015年6月22日

用UCAN職能規劃課程?!
103學年度運用UCAN規劃職能導向課程工作坊精采回顧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許多在大專院校內從事第一線實際教學工作者,像是:教師、教師發展以及課程發展規劃人員…等,都對於如何應用UCAN職能及其他職能資源進行課程盤點及發展課程地圖及進行職能導向課程規劃,存有很大的使用需求。為協助校內第一線教學人員了解UCAN職能如何對課程規劃提供實際應用,UCAN計畫辦公室於4月20~5月4日分別於北、中、高雄等三地辦理「運用UCAN規劃職能導向課程工作坊」,由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學院賴昶樺副總監(UCAN計畫主持人)及工研院產業學院特約講師陳俊魁主講。工作坊共吸引約150多名各校系所教師與負責教師教學發展或校內各院系所課程發展相關單位人員報名參加。

工作坊課程內容共分成3大部分:

一、 職能概念及職能資源介紹、

二、 運用職能發展課程地圖,包含運用職能進行系所課程盤點及課程地圖規劃之實作演練。

三、 職能導向課程規劃,包含設計課程目標及發展教學內容、評量設計及學習成果證據收集之實作演練。

為使工作坊的參與人士能把實際方式真正帶回去,UCAN計畫辦公室在課程展開之前,就已將學員背景專長納入學習成效考量因素,根據不同領域專長進行分組、準備小組實作案例參考資料,以確保參與者能在工作坊的實作演練過程,熟悉如何利用職能資源訂定系所職涯進路、核心能力、進行系所課程職能盤點;實際掌握如何以職能出發,規劃一門以職能為導向的教學課程,並在工作坊結束之前,以上台分享的形式協助參與者收斂當天的演練成果。

本次職能導向課程工作坊講義已於UCAN平台開放下載,如欲下載研習講義請見以下網址:https://ucan.moe.edu.tw/News/news1.aspx?id=329,歡迎老師多加利用!

「UCAN平台第二期校園合作推廣活動」開跑囉!!

UCAN計畫辦公室

為持續深化UCAN平台學務與教務的深入應用,第二期「UCAN平台應用校園合作推廣活動」除延續第一期使大專院校師生了解UCAN平台之應用方與效益之外,第二期校園合作推廣活動聚焦於UCAN平台在教務面之應用,以及本年度兩項平台新功能之導入及應用說明,期能協助學校透過職能的深度應用,從能力培育觀點出發,擬定「能力導向的學習規劃模式」,透過與校、院、系教育目標之擬定,而至系所專業能力指標規劃及生涯課程教學規劃,引入UCAN職場共通職能與專業職能等整體性的職能參考資源,協助課程規劃者能以產業需求的職能做為參考資源工具,提供未來學習發展之職涯進路及課程地圖,並透過學生學習成效及經驗的連結分析,回饋教學。

UCAN計畫辦公室4~6月已分別與中州科技大學、國立宜蘭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蘭陽技術學院、明新科技大學、育達科技大學、國立暨南大學、台灣首府大學等校,合作辦理UCAN平台校園合作推廣活動。

【Yes, UCAN 別說你不行 夢想票選活動】夢想加持得獎公佈~

UCAN計畫辦公室

UCAN粉絲專頁3、4月所舉辦的「Yes, UCAN 別說你不行 夢想票選活動」,邀請各大專院校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夢想,協助與鼓勵所有學生都能勇敢追夢!得獎結果已於5/1於UCAN粉絲團揭曉,獎項也已陸續送出!

恭喜以下得獎同學,持續追求夢想、不鬆手:

「UCAN夢想家」:ERIC

「夢想啦啦隊」:劉宜銨、林威廷、謝佳霖

謝謝所有投稿參賽同學及參與投票的粉絲們的熱情參與!!

UCAN診斷功能使用介紹與團測施測建議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一、UCAN整體使用的流程概念建議
各校可依學生或校務推動的需求決定UCAN的使用方式。針對學生的使用,也會因為個別學生狀況,可以給予不同的使用建議。

UCAN建議使用流程圖

二、UCAN各診斷使用對象及頻率建議
下表為各診斷之建議施測對象與時機,內容僅供參考,請依需求調整施測、推動方式。

各診斷之建議施測對象與時機
職業興趣探索 共通職能 專業職能
建議施測對象 大一學生為主 各年級學生皆可,建議大一、大二學生為主 大三以上學生為主
建議頻率 每學年重測檢視 每學年重測檢視 每學年重測檢視

三、團體施測流程(以職業興趣探索為例)
建議各校執行職業興趣探索測驗的班級施測時,可參考下列步驟:

表 1 興趣測驗班級施測流程表
建議實施步驟 說明 時間分配
準備工作
  • 請先在黑板上寫上:
    ucan網址 ucan.moe.edu.tw
  • 帳號 (依學校匯入資料,自行申請則略過)
    密碼 (依學校匯入資料,自行申請則略過)
開始前
說明活動目的
  • 首頁圖片解說及主要功能選單
  • 介紹職業查詢16職涯類型
  • 每一個職涯類型包含數個就業途徑(方向)
  • 每個就業途徑包含途徑簡介、相關執業資格、證照及技能檢定、職能、相關工作
  • 工作世界非常廣泛,你對哪些有興趣? 今天研究團隊要進行《職業興趣探索》幫助同學從興趣來看看你對哪些職涯類型比較感興趣。
5分鐘
請同學登入平台

  • 請同學輸入網址及輸入帳號、密碼
  • 請同學確認基本資料
  • 點選《職業興趣探索》
  • 確認所有人均正常登入(若有同學無法登入,請確認輸入帳號是否正確,若能無法登入,建議作法(可依實際情況擇一處理):

      
5分鐘
引導及提醒
  • 請同學點選
  • 這項測驗的目的
    →幫助你了解你個人的興趣偏好,作為未來職業發展的參考方向
  • 提醒同學:興趣診斷包含三個部分,請想想自己:
      • 你是否喜歡這些活動
      • 你認為你有這些人格特質
      • 你喜歡這些科目
3分鐘
協助同學完成診斷
  • 巡視同學填答情況
  • 解答同學問題(若有特殊問題請先記錄下來,稍後彙整給UCAN計畫辦公室)
  • 請已經完成的同學先閱讀診斷結果及點選自己最有興趣的職涯類型以了解相關就業途徑與職能。
  • 稍後全班進行分享及討論。
15分鐘
測驗後回饋
  • 詢問同學最有興趣的分別是什麼?
  • 提醒同學數字僅能表示項目之間相對強弱
    • 興趣強:你在日常生活中會比較喜歡從事這類型的相關活動;也會較喜歡在這類型的工作環境中工作;
    • 興趣弱:你對這類型工作的興趣比較缺乏;在這類型的工作環境中有可能出現不適應的情況;你尚未表現出從事該工作的特性
  • 興趣的強弱不代表你完成此類工作的能力,關於能力部分請同學再自行上網進行共通職能或相關專業職能的自我評估。
10分鐘
合計約30分鐘

製造業優質工作(Good Job)簡介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局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資訊網
資料整理:UCAN計畫辦公室

隨著時代變遷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改變或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和產品市場,產業結構亦隨之升級轉型,因而產生許多高附加價值的優質工作(Good Job) ①,其工作內涵與所需職能亦勢必有所改變。為了協助青年了解產業之優質工作的內涵及未來職涯遠景,鼓勵年輕學子朝產業升級轉型高附加價值的智慧化、綠色化、文創化之產業發展,加入我國未來主力產業的優質工作,經濟部工業局以升級轉型重點產業為範疇,特別精選介紹製造業34項優質工作,包括其工作內容與所需的知識技能、平均薪資範圍、以及未來可能的職涯發展路徑等,供青年們發掘自我志向時參考,並可及早培養所需職能,俾能踏出正確的職場第一步。
優質工作是指「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工作中,符合求職者(或就職者)期許的內、外在條件的工作」。而參酌國內青年的職涯期待,內在條件泛指求職者工作價值觀及生涯發展;外在條件則以薪資為主要代表。

本期將列舉幾個與電子、電機、資工、機械、資訊等科系的畢業生相關的職場優質工作,如下:

一、IC設計工程師
產業類別 資訊電子產業(包括智慧電子、智慧手持、半導體)
學經歷要求 碩士學位以上,以電子、電機、資工、機械等資訊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熟悉IC Design flow & skill (Spice、nanosim...等)
  2. 熟悉OP、Pump、regulator、PLL...等類比電路設計及TX, RX, PLL, CDR...等interface電路設計
  3. 工程科學與技術的應用知識,包含應用原理、技術、程序、設計產品的裝置
  4. 設計技術、工具與規範之相關知識,以產出產品的精密生產計畫、模型設計與藍圖
  5. 電子科學之實際應用知識,包含應用原理、技術、程序、設計產品的裝置
所需技能
  1. 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2. 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3. 關鍵思考能力
  4. 溝通協調的能力
  5. 邏輯分析能力
  6. 規劃能力
  7. 問題解決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0,000-60,000元,平均5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類比IC設計工程師、數位IC設計工程師

二、軟硬體系統整合工程師
產業類別 資訊電子產業(包括智慧電子、智慧手持、半導體)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電機、電子、資工、資管等資訊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機械製程與設備概論的基本知識
  2. 工程科學之實際應用知識,包含應用原理、技術、程序、設計產品的裝置
  3.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4. 能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5. 能具備通訊系統的傳播、廣播、交換、控制及操作的相關知識
  6. 能懂得提供客戶或個人服務的原則,包含客戶需求評估、符合質量標準的服務及評估顧客滿意度
所需技能
  1. 獨立思考能力
  2. 問題解決能力
  3. 積極傾聽的能力
  4. 演說及表達能力
  5. 規劃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9,000-49,000元,平均4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軟體設計工程師、韌體設計工程師、專案經理、軟硬體專案主管

三、韌體開發工程師
產業類別 資訊電子產業(包括智慧電子、智慧手持、半導體)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電機、電子、資工等資訊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熟知網路平台開發程式,如Allaire ColdFusion、XSLT、HTML、JavaScript等
  2. 熟知程式語言,如C++、JAVA等
  3. 熟悉Embedded SOC和MCU programming
  4. 能具備優異的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5.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所需技能
  1. 邏輯分析能力
  2. 創造力
  3. 問題解決能力
  4. 團隊合作能力
  5. 判斷與決策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7,000-64,000元,平均54,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軟體專案主管、硬體工程研發主管、BIOS設計工程師、演算法開發工程師

四、先進製程工程師
產業類別 資訊電子產業(包括智慧電子、智慧手持、半導體)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電子、電機、資工等資訊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半導體製程與設備概論的基本知識
  2. 材料科學、半導體元件物理及科學統計的相關知識
  3. 工廠之工業安全通識
  4. 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及電腦硬體的知識,包含應用及編製程序
  5. 能具備優異的英語能力,包含專業名詞的拼寫、專業術語的應用
  6. 工程科學之實際應用知識,包含應用原理、技術、程序、設計產品的裝置
所需技能
  1. 數理能力,包含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等
  2. 關鍵思考能力
  3. 積極傾聽的能力
  4. 規劃能力
  5. 問題解決能力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9,000-45,000元,平均4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工廠主管、生產管理主管、品管/品保主管、機構工程師

五、3D技術應用研發工程師
產業類別 光電產業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以電子、電機、化工、材料、機械、設計、工業管理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這包括對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生產的應用原理、技術、程序和設備
  2. 具備設計能力,如生產的計畫、藍圖、繪畫和模型的設計技巧、工具和原則
  3.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程式設計
  4. 具備數學和物理知識,如物理原理、定律、相互關係,並了解流體、材料、機械、電子、原子和亞原子的結構和過程
  5. 具備英語能力,如英語的結構與內容,包括字彙的意義拼法、組成規則和文法
  6. 具備機械知識,如機器和工具,包括它們的設計、使用、維修和保養
  7. 具備行政與管理知識,如策略規劃、資源配置、人力資源模型、領導技巧、生產方法以及協調人員和資源的業務和管理原則
  8. 具備客戶的個別化服務知識,如客戶需求評估,符合品質標準的服務和客戶滿意度
所需技能
  1. 批判思考
  2. 聆聽與閱讀能力
  3. 問題解決
  4. 溝通能力
  5. 取得新訊息的能力
  6. 自我管理
  7. 時間管理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0,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工廠主管、生產管理主管、品管/品保主管、機構工程師、產品開發

六、光電系統整合工程師
產業類別 光電產業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光電、工業管理、機電、電機、光學、電子等相關科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機械知識和工具,如設計、運用、維修和保養
  2.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這包括對各種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和生產的應用原理、技術、程序和設備
  3. 具備設計知識,如生產的精密技術方案、藍圖、繪圖和模型的設計技術,工具和原則
  4. 具備數學知識,如算術、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以及這些的應用
  5. 具備生產加工知識,如從原料、生產過程、品質控制、成本及其他技術來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和銷售
  6.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編碼
  7. 具備物理知識,如物理原理、定律、相互關係,並了解流體、材料、以及大氣動力、機械、電子、原子和亞原子的結構和過程
所需技能
  1. 聆聽與閱讀能力
  2. 批判思考
  3. 問題解決能力
  4. 系統評估與分析
  5. 測試與評估產品
平均薪資範圍 平均月薪3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硬體工程研發工程師/主管、其他工程研發工程師/主管、工廠主管

七、資通訊智慧整合工程師
產業類別 機械設備業(機械產業、風力發電)
學經歷要求 碩士學位以上,以資工、資管、電子、電機相關科系為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語音信箱、互動式語音服務及通訊管理系統的知識
  2. 具備有效做好通訊系統與環境的建置、安裝、執行與維護能力
  3. 能深入了解各種通訊系統的結構與原理
  4. 能熟知網路通訊系統聯繫間,所需遵守的協議及標準(包含Windows和SQL)
所需技能
  1. 在快節奏的工作環境中,能有效將需執行任務規劃好處理順序
  2. 具備優異人際交往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成熟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以專業的態度與同事、主管、客戶、供應商和他人,進行良好的應對與交流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48,000~58,000元,平均5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通訊工程研發主管、韌體設計工程師、專案管理主管、硬體工程研發主管

八、電動化技術研發工程師
產業類別 車輛產業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車輛工程系、電機、電子、機械、資訊相關科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工程技術知識,如工程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
  2. 具備設計能力,如生產的計畫、藍圖、繪畫和模型的設計技巧、工具和原則
  3. 具備物理知識,如物理原理、定律、相互關係,並了解流體、材料、以及大氣動力、機械、電子、原子和亞原子的結構和過程
  4. 具備機械知識和工具,包括設計、使用、維修和保養
  5. 具備生產加工知識,如原料、生產過程、品質控制、成本以及其他技術,可以最大化的提高產品生產及銷售效率
  6. 具備行政與管理知識,如策略規劃、資源配置、人力資源模型、領導技巧、生產方法以及協調人員和資源的業務和管理原則
  7.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程式設計
  8. 具備客戶的個別化服務知識,如客戶需求評估,符合品質標準的服務和客戶滿意度
所需技能
  1. 問題解決
  2. 批判思考
  3. 聆聽與閱讀能力
  4. 產品分析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5,000-47,000元,平均4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半導體工程師、電子工程師、製程工程師、應用科學研究員

九、智慧應用設計工程師
產業類別 車輛產業
學經歷要求 學士學位以上,車輛工程、電機、電子、機械、資訊相關科系
所需具備知識
  1. 具備電腦和電子產品知識,如電路板、處理器、晶片、電子設備以及電腦軟硬體,包括應用和程式設計。 電子控制、安全控制、廢氣排放控制、被動安全、ABS
  2. 具備英語能力,如英語的結構與內容,包括字彙的意義拼法、組成規則和文法
  3. 具備數學知識,如算術、代數、幾何、微積分、統計以及這些的應用
  4. 具備客戶的個別化服務知識,如客戶需求評估,符合品質標準的服務和客戶滿意度
  5. 具備行政與管理知識,如策略規劃、資源配置、人力資源模型、領導技巧、生產方法以及協調人員和資源的業務和管理原則
所需技能
  1. 編寫電腦程式
  2. 聆聽與閱讀能力
  3. 問題解決
  4. 批判思考
  5. 測試與評估產品
  6. 系統評估與分析
平均薪資範圍 月薪35,000-47,000元,平均42,000元
未來職涯發展 機構工程師、產品企劃開發人員、其他工程研發主管、產品企劃主管

※欲瞭解更多製造業優質工作相關資訊,請連結至以下網址: http://hrd.college.itri.org.tw/coedu/GoodJob.aspx

社會樣貌的影音素描師:紀錄片導演


口述/紀錄片工作者 陳育青

採訪、撰文/陳昕彤

不知你是否有被齊柏林的「看見台灣」感動過?你是否知道要拍出這樣一部社會記錄片,要歷經哪些過程才能夠呈現在觀眾面前,成為具影響張力的作品嗎?就讓我們隨著UCAN採訪團的腳步,一起探究這神祕工作的國度吧!

紀錄片工作者:陳育青
作品:2008 短片《我的人權之旅》;紀錄片2006 《西港丙戌香科》、2010 《漂泊.落地.生根 張志群》、2013 《在一起,要練習》、2013《公民不服從》。

【圖說】陳育青(中),作品:《公民不服從》入圍台北藝術節頒獎照。於法國南特CinéCréatis電影學院研修電影製作,主要關懷與創作方向有三:人權、人的處境與環境問題。現為自由影像工作者的她,懷抱著以美學、文字、影像與各種媒材來實踐理想的信念。

》關懷出發,是一場專業與道德取得平衡的藝術
踏入拍紀錄片這行多年的陳育青,完成學業回國後,旋即投入台灣紀錄片的拍攝領域,透過自己的專業素養與對這塊土地上的執著,她長年以來靜靜地觀察、企劃、拍攝,每一部完成的作品都像是她對社會某種樣貌,用影像、聲音、文字做出來的一張張素描,描繪與訴說著台灣這世代的輪廓。對於這份工作,她說:「我們的工作時間很長,一部短短30分鐘的作品可能就是3年以來的縮時。我們跋山涉水出沒台灣大大小小的地方;為了議題的深度,我們必須要和被拍攝者建立關係,但為了保持客觀、獨立性,也必維持適當距離。」
作品邀賞《西港丙戌香科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4_tZAIiB1s

》紀錄片,是從觀察開始的影響力
與新聞拍攝的目的不同,拍攝紀錄片往往在議題上蘊含了很高的社會公益性,它並不譁眾取寵地需要立即性的公眾認同矚目,但,如何一層層地透過影片內容剝開主題,打從心底誘發觀眾對議題的關注、認同、到最深刻的產生改變行動、帶入其他協助資源,就是每位參與紀錄片製作人員,心底最盼望抵達的事。

要從事紀錄片拍攝的工作,觀察力最重要,觀察力的背後就是好奇心;很多時候,紀錄片所討論的議題,以齊柏林的「發現台灣」為例,光拍攝就花了三年的時間,若沒有好奇心,就會少了支撐下去的樂趣。陳育青認為:「不過,也許在外人覺得苦悶的地方,對我們圈內人來說,其實也是從事紀錄片最有趣的地方;每當我們真心誠意去關心之後,彷彿全世界的人、事、物都會對你的議題透露訊息。」

只要願意張開全身的細胞去感受、打開眼睛去觀察社會中那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細微末節放進整個社會去思考,即使是剛踏入這行業的新鮮人,也可以產出擁有影響力的作品議題。

》以文藝為名,紀錄片產出程序
紀錄片工作的產出程序,可分為前、拍攝、後製與放映四個階段:

圖說:從事紀錄片的拍攝工作,是一場由觀察開始的影響力,如同畫家一樣,紀錄片工作者用影象描繪各種社會百態;入行多年的Mini告訴我們:「當你真心誠意關心某個議題之後,全世界都會向你透露訊息。」 

一、前期
紀錄片的製作前期,概括了社會觀察與議題成型,之後進行實地田野調查來建立影片的基礎資料,並且根據要拍攝議題的急迫性高低,決定要與被拍攝的人物建立何種關係,例如:流浪漢、砂石採集司機或農地被政府強徵的地主,都可能因為議題與當事人自身利益的衝突,使田調產生很多無法預料的狀況,甚至必須中止計劃。當基礎準備就續,便可撰寫整體大綱和腳本,為拍攝期擬定一個具體清楚的方向。

二、拍攝期
不同於新聞畫面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取得和呈現,紀錄片的拍攝經常以「年」為計時單位,來記錄主題中人、事、物的變化。而一部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影片,主題具有 『存在已久、令人在意、需要改變』的特質,所以拍攝的方式會和強調"瀏覽數"、"票房"的商業影片很不一樣,紀錄片工作者者也必須投入很深。拍攝同時一邊審視所錄製的資料,一邊再修訂腳本,以便使之順利成為具使用價值的素材。不過,拍攝期總會遭遇大大小小的狀況,有的案子可能必須喊停,也可能停止幾年後再開始,這種「無法預期」的變化,是拍攝紀錄片很有挑戰性一面。

圖說:拍攝紀錄片「溫柔生產」的工作現場。

三、後製期
拍攝期結束之後,就能著手進入後製期,也是紀錄片工作者最有趣(或難熬)的創作階段。後製期可以從撰寫剪接腳本開始,後製團隊會據此剪接、配樂、錄製口白、製作動畫…等專業化分工,直到記錄作品完成。後製期考驗的是創作團隊的整合能力,如何把巧妙地把專業技術應用到紀錄片中,讓多年採集的素材發揮最大的潛能、引動觀眾的共鳴,更是創作團隊把紀錄片推向藝術層次的關鍵。

四、放映期
如同新書上市一樣,完成的紀錄片就會進入視聽市場被人賞閱,等待議題能夠被紀錄片詮釋過後,影響力漸漸發酵。紀錄片的放映形式,可以受到初始創作資金的方式來區分,若是接受委託的紀錄片,會有固定的放映通路(如:學校、政府機關、主題文化館…),若是自發性拍攝的紀錄片,放映的形式就需要考慮關心的族群對象、畫面性質、希望喚醒觀眾的行動...等要素,來決定放映形式、場地、人數等條件。

》靜待影響力發酵的過程,就已是滿足
台灣紀錄片產業大部分的製作規模大約落於1~20人之間不等,因此,許多在國內把紀錄片拍攝當正職的工作者,多半沒有固定收入,以專案成品為計價單位。Mini笑著說:「把拍攝時、企劃、寫腳本、創作的時間通通加進去,根本連22K月薪都不到!」該如何維持家計?是不是一開始踏入這行都得抱著"無夢想,吾寧窮"的打算呢?Mini告訴我們,其實人生有許多滿足不是來自於金錢上的多與寡,拍紀錄片的旅程中,許多無形的收獲很難用金錢來衡量,諸如:拍攝勞務可抵換工作期的包吃包住、遊山玩水被視為工作的一環、與農家建立深厚的情感後,經常收到免費的無毒有機食材、兼顧事業與家庭的生活方式…,種種當上班族或創業享受不到的自由、人情味、生活觀,若放在常規的正職收入下來看,換算價格其實不低。

「享受自己作品的影響力,在影片公開之後慢慢發酵,是很具成就感的。」Mini說,每一部紀錄片作品,對創作者來說,都像是自己生出來的孩子一樣寶貴。他們必須在創作期間渡過尋找靈感的煎熬,以Mini個人情況為例,為了作品的呈現方式,在腦海裡紛飛的想法一動就停不下來,失眠、恍神,感覺要把所有的生命投注在所關注的社會議題上。然而,所有的辛苦會若能見證人們因為被自己作品而採取了相關社會公益行動,就會化為孕育下一部作品的驅動力,繼續堅守著這份社會素描師的工作崗位!

團測應用,切入職涯服務的起點

文│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職涯諮詢暨測評中心主任 邱惠瑄

生、職涯釐清,是一段非常個人化的歷程;然而,受限於校園有限的輔導人力以及未必所有學生都會尋求個別諮詢之途徑等兩大關鍵因素,使得「團體測驗暨相關應用」成為學校機構提供職涯服務時,一個很適合的切入起點。

如何讓團測應用成為一個好的起點,首先我們必須要去了解「測評工具」在職涯諮詢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根據我的實務經驗而言,「測評工具」的主要目的在資料蒐集,透過測屏工具我們可以讓職涯諮詢在收集學生個人化特質的資訊更為完整和精確,使學生的職涯方向有一個客觀、明確的建議方向。而與其他測評資源不同的是,UCAN測評工具因以大批實務工作者之調查結果為資料庫資處,可協助我們第一線諮商人員先透過團體方式施測、處理大多數人共通職涯上會遇到的議題和困惑之後,再佐以個別諮詢的模式處理少部分同學個人化的職涯議題,不僅節省過去摸索期所花費的大筆時間,更重要的是讓整個諮商過程得以學生為輔導主體,有效聚焦在整體學生的職涯發展。以下為我個人在實施UCAN團測的實務經驗分享:

一、 瞭解不同測驗工具的特色,再分層分階段施測,即可符合學生職涯需求: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提供三份測驗工具:1.職業興趣探索、2.職場共通職能、以及3.專業職能。首先要值得我們諮商人員注意的是,這三份測驗工具要協助學生蒐集的資料並不相同,其中:

》「職業興趣探索」主要是協助學生瞭解個人的興趣偏好,作為選擇與自己興趣相符的課程或學習活動的參考依據,以及未來職業發展的參考方向;

》「職場共通職能」可以讓學生自我評估在職場共通職能所具備的程度;

》「專業職能」則是協助學生評估在特定的領域所需具備的專業能力程度。

除此之外,什麼時間點測驗也是施測品質成效的重點,我們可以依據大一到大四學生的特性,提供分層、分階段的施測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接觸到符合他們當下所需要的生涯議題。舉例來說:大一新生的諮商重點,首重於「釐清個人興趣方向」。在此階段,「職業興趣探索」對學生來說是最適合的施測工具。而到了大二或以上的學生,已進階到「瞭解自身共通職能」發展的階段,透過「職場共通職能」可以協助他們掌握一般性能力應該在哪種程度。進入大三之後,專業學習課程比例大幅提升,「專業職能」所得到的測驗結果,就是協助學生檢視自己專業程度的重要指標。值得我們專業諮商人員了解的是,分層、分階段的施測方式並不非一個時間表,以學生為主體時,我們必須以個別學生的需求與成熟度為判斷準則,成熟度高者,即使大二生也應予以施作「專業職能」這份測驗,及早規劃學生個人在專業領域上的學習。我們要掌握的是:這三份測驗不建議同一時間全部施測,因為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逐一消化和連結測驗的結果,效果不佳。

二、 搭配導入生涯規劃,職涯探尋更有趣

其實,UCAN評測是非常適合導入校園的。

根據我長期從事諮商工作的觀察,學生的職涯與生涯往往是同步進行的。因此,我們有必要藉由解釋測驗的時機,順勢導入學生生涯規劃概念,讓學生的經驗和測驗結果產生連結,增進對自我的認識,對學生在思考深入性生、職涯議題時,就會形成很大的幫助。舉例來說,施作「職業興趣探索」時介紹Swain的生涯規劃模式,讓學生瞭解若想要確立生涯目標和方向,必須先釐清「自我的資訊」、「環境的資訊」和「教育與職業探索」三大訊息,學生就可以理解「職業興趣探索」測驗所提供的結果在職涯方向的探尋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測驗的意義一旦被理解,學生的認同和投入度也會增多。另外,如果讓學生充分瞭解Holland的職業興趣類型,學生可以透過何倫碼瞭解自己的特質和興趣領域之間的關係,甚至利用何倫碼去發想更多未來職業的可能性。

三、 就業市場初探、回歸現階段學習歷程,學習行動計畫即可成型

帶領學生探勘職場現況,也是我們諮商人員的重要職責。我經常利用解釋「職場共通職能」和「專業職能」的時候,帶領學生利用UCAN平台的「職業查詢」搜尋職業相關資訊,讓學生直接感受求職情境。例如:在財務金融學系的班級團測,就以金融相關學系未來的就業方向作為例子,解說該科系畢業生所需的職場共通職能和專業職能為何。若有充足的時間,也可讓學生依據先前自己「職業興趣探索」的結果,練習搜尋相關有興趣的職業資訊,然後再和自己職能測驗的結果作整合。如此可以讓學生瞭解目前職能程度和未來目標方向之間的落差,還需要養成哪些職能

諮商工作者的關鍵職能,就是在協助學生回歸現階段的學習歷程、引導職能的養成。因此,當我們向學生說明「職場共通職能」養成方法時,如何協助學生連結生活、課外活動或相關學習歷程中,可以掌握的養成機會,迅速累積實際成效。另外,我們也可以在說明「專業職能」時,協助學生連結到自己所屬的科系課程規劃,從中瞭解職涯的方向和專業課程學習之間的連結,學生對於課程的學習會更投入和認同。

對學生,我們的諮商專業有義務將具體的職業目標與適合的職能說明搭配。讓學生學習如何依據自己的職涯方向、蒐集相關的職業資訊之後,再與自己能力盤整結果整合,進而瞭解自己所擁有的能力優勢,是強化學習能力並形成學習計畫行動的關鍵,讓現階段的學習歷程都能夠納入計畫中,無須排除在外或打掉重來。

最後,我認為:UCAN團測重點並不在於是否完成測驗、或施測的人數多寡,而是在於專業諮商人員在解釋測驗時,所引發學生對於自身職涯議題的思考和重視,進而形成具體行動計畫之程度。在此觀點下,測驗解釋的設計就變得十分重要,若能掌握以上三個重點,再加上設計有趣的內容、善用不同的媒材來吸引學生、製作學習單協助學生整合資訊,效果會更佳。若單位人力足夠,能提供後續個別化諮詢的服務,相信學生在職涯議題上,就能獲得完善的協助與指引。 

把同理心帶入UCAN團測活動,影響意義更不同!

文│國立宜蘭大學學生諮商組實習教師 張方菁

大專新鮮人對於未來就業,總是感到茫然與陌生的;特別是在剛完成人生大考的里程碑之後,更寬廣的世界如何探索、為何要探索,成為我們用同理心去喚醒學生對未來職涯重視,最主要的目的。

毋庸置疑,現在的大專生是社會未來的主要勞動力。因此,施測不僅只為了施測,更多的重點應是要讓學生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瞭解有哪些資源、資源該怎麼用,都是我們宜蘭大學學生諮商組的服務重點,實施情況可分以下四部分討論。

一、 把時間花在讓學生認識相對位置:
測驗初始,由於學生對於測驗的進行可能茫然,我也要避免讓學生感受到測驗僅是為了交差。因此在測驗的開始前,我會先運用時間、圖像,瞭解他們現在的狀態、生涯的位置、讀大學的動機與感受,目標回到協助學生瞭解自己的現況,如此引導也比較能激發學生對於探索自己的動機。我也會就進入大一、大二、大三的班級,有不同的詮釋,以及分享自己當初在大學那些階段位置時對於生涯的感受與嘗試。

接著,我會簡單說明swain的生涯觀點。因為過去的價值觀,生涯即職業,但這樣往往侷限了我們的選擇,也讓學生在面對未來會有所焦慮,必須要一次找工作就上手,但這樣彷彿大海撈針一般難以達成。回到自身出發,讓學生瞭解生涯其實是去探索自己想要一個怎樣的生活?而這些會受到個人特質、能力、興趣、價值觀、家庭、資訊蒐集、社會經濟脈動等影響,他們可以看見生涯涵蓋了許多需要考量的面向。同時我會分享自己的親朋好友在學生階段至就業階段的歷程,受到特質與價值觀而影響選擇,遠比科系來得多,因此也會提醒學生探索自己與保持彈性的重要,畢竟「畢業要走相關領域,否則就浪費了這四年。」的觀點影響甚深。因此,我會先鼓勵他們去覺察自己現在的位置、探索自己、找資源與保持彈性。

說明與分享之後即進入測驗、解測與介紹平台,讓他們瞭解這方面的資訊是可以去運用與查詢,而不是對於職業只停留於「字面上的涵義」。而認識自己、瞭解自己更是一輩子的事情,也會隨著不同的經驗與嘗試,對自己有不同的看見,因此,鼓勵他們日後再次施測,看看自己的興趣與能力是否發生改進,都是我們施測所著重的地帶。測驗結束,介紹學校的相關資源,如:教卓計畫、各系的職涯輔導種子教師、生涯規劃遊戲手冊及學生諮商中心,都是讓學生們瞭解這些資源是能夠去善用的。

我相信,無論測評怎麼測,結果最後都是要回到個人身上的;喚醒學生積極探索自己、讓學習與未來道路接軌,都是我們運用同理心去說明UCAN團測,讓學生多增加對未來職涯的掌控與希望感的實質意義。

二、 測驗中所遇到的困境

  1. 以人力而論: 由於目前學校的做法是一、二、三年級的每個班級皆必須施測,這在僅能運用諮商心理師與實習心理師的人力下,是比較不足與吃緊。且必須同時考量到下列三點:避開施測班級們的上課時間、有足夠的電腦設備的教室與空堂、避開心理師們的晤談時間與心理衛教的繁忙,三點平衡便顯得困難,因此也必須邀請前一、兩任的實習心理師回來支援。因此,施測時間長達了兩個月,而教卓助理更需從中不停的聯繫與安排施測老師、學生、教室與時間,對於所有人力皆是頗大的負荷。
  2. 以年級探討: 在測驗過程中,我發現對於大一而言,生涯興趣測驗是他們過去高中就已經施測過了,在尚未嘗試不同的經驗時,對於結果是顯得大同小異,再加上對於大一學生而言,生活適應與人際的嘗試是現階段更重視的事情,因此生涯往往被忽略。所以在施測的過程中,除了詳細說明Holland的六碼之餘,還必須連結至職業的十六向度,與科系的連結,以協助他們可以多看見不同的樣貌,瞭解自己的興趣、以及興趣所對應的產業,增加他們測驗興趣。
    大二的學生施測職場共通職能,及搭配生涯適應力量表,讓學生藉由一個經過信效度的正式心理測驗,清楚看見自己現在對於生涯的位置與感受,再去看見自己的軟實力,比較能夠互相銜接。
    大三學生在測驗專業職能時,由於是邀請他們依據自己的科系來測驗,在面對多以理論教學而少有實務的接觸時,專業職能的測驗對於他們而言是一個挫折與挫敗。由於藉由十六個向度來測專業職能,對於學生而言有不少實務經驗與自己所學的領域沒有關聯,也會摸不著頭緒。
  3. 以系統來看: 在運用系統的過程中,若是有三個班級同時施測,便容易跑不進系統,或是在填寫結束後無法送出,因此許多同學有進行過測驗,但因無法送出而接收到補測的通知。再來,在科系與職業的連結下,語言類的科系並未放入十六個向度的職業,外文系的同學易感受到不受重視,也會覺得自己的科系相較弱勢或是沒有未來。
三、 團測後續的應用
在團測之後,比較多是有大一學生會前來諮商中心,表達對於未來的茫然,或科系是否是自己想要的,而主動前來晤談或是參加生涯探索團體。

UCAN團測與應用—點、線、面的職涯輔導機制

文│輔英科技大學學生事務處就業輔導組組長 劉思煌

台灣高等教育普及化,使得大學不再只是網羅菁英的窄門,每一個人皆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大學學歷隨著就業市場日亦貶低,大專畢業生失業率位居所有教育層級之冠,大學生就讀學系,也許是自願、偶發分數落點剛好,或接受他人的期待就讀,入學後發現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有興趣但不確定有沒有能力,有能力但好像談不上興趣,故本校職涯輔導就已經抉擇的特定領域展開更深入的生涯探索與實踐,引領學子聚焦自己的熱誠與強項。輔英使用UCAN在職涯輔導之運用機制包括「全面性普測」、「勾勒生涯規劃概念」、「生涯省思與規劃未來」、「回饋學系教學與職涯輔導」,說明如下:

一、全面性普測:學年度以班級為單位,結合本校新生資訊能力、學系概述導論課程、班會時間,由「職輔單位人員」、「學系職輔老師」及「班級導師」帶領新生瞭解UCAN 的功能目的,並實施職業興趣、共通職能診斷,探索自我,找出個人興趣性格及對應職業類型相關性,增加同學對職場的瞭解,針對能力缺口進行學習,提升職場自我調適能力及就業競爭力。 

二、勾勒生涯規劃概念:
(一)職涯輔導網路資源介紹:利用學校網頁,逐一介紹學校職涯輔導相關網路資源及路徑,並藉由各學系「職涯進路圖」介紹,讓同學了解自我就讀科系未來發展之可能性及需考取之證照。

(二)展開特定領域生涯探索:同學就「職業興趣」測驗結果,藉由平台「職業查詢」功能,對照了解這些職業類型所需具備的職能及證照為何,並藉由「UCAN16個職業類型與Holland RIASEC 理論對照表」,使同學了解自我性格的特徵、行為表現及就讀學系職涯進路發展之關聯性,課餘可再至公私立人力銀行,查詢對照欲從事職缺,企業徵才的條件與待遇;另針對有疑慮同學轉介職涯輔導老師進行諮詢輔導。

(三)職能養成:職場共通職能是從事各種不同的職業類型都需要具備的能力,學生透過自我職能評估,協助瞭解個人能力強弱,並建議同學們針對自己較弱的共通職能,可藉由學校正式課程、非正式課程、潛在課程及日常生活中,自我培訓增能。 


三、生涯省思與規劃未來:最後透過不同思維及人生位置圖概念,結合E-Portfolio平台建置,讓學生從新生至畢業間,能以 E-Portfolio為核心,建構並紀錄屬於個人的學習歷程,學生藉由建構的過程中,檢視其優、劣勢,進而充實其缺乏層面,反思學習過程,並進一步地據以了解自己的生涯定位,從容發展出自己的履歷,塑造與行銷自己的形象,經由資料的蒐集、建構、反思、充實等階段循環,能提升學生的自律學習,培養學生即早對未來做準備及規劃,並朝目標前進逐夢,使美夢成真。 


四、回饋學系教學與職涯輔導:將UCAN學年度施測結果統計分析數據,提供學系參考與建議: 
(一)新生對選讀系科未來可能的就業、升學發展不是很了解,建議各院系能加強新生對就讀學院系之簡介與認同感。 
(二)引導學生去認識就讀院系與職業興趣高之相關職涯類型之就業途徑、職能及相關工作。
(三)透過認識工作場域,發掘兩者之關聯。 
(四)透過導師、學系職涯輔導老師深度晤談,藉由多面向的資訊協助同學定位職涯方向。
(五)就職場共通職能診斷結果,建議學系鼓勵同學課餘參加相關活動、社團及選修 相關課程外,另可從老師課程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習成效。
(六)檢視學系職涯進路圖:請學系指派專任老師,參照就業職能診斷平台UCAN 16 個職業類型66個就業途徑、400種相關職業所需證照、職能,需經系務會議通過後,將其歸納增列入學系「職涯進路圖」,以結合測評工具運用,促進學生瞭解就讀學系未來之可能發展性,進而提升學系輔導同學學習之成效。

本校學務處就業輔導組依照「促進學生適性揚才與自我實現」之目標,「就業輔導」從新生入學開始,建構探索自我→職能養成→職場接軌之完善職涯輔導網絡。結合各院、系教師、導師及職涯輔導老師等資源,輔導新生職涯探索、協助學生了解自我職業性向、規劃職涯發展及學習藍圖,並應用「E-Portfolio」建置個人學習歷程。亦積極推動「畢業生輔導講座」、「業師駐點輔導服務」、「實務性企業參訪」、「校園徵才博覽會」等各項職涯輔導及就業促進活動,設置職涯輔導老師專業領域諮詢,建構點(導師)、線(職輔老師)、面(職輔單位、業師)的輔導機制,強化學習教育與職場接軌機制,提昇學生就業競爭力,畢業前皆能擁有具備就業力的釣竿,順利如願與職場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