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2日

創新又有效的教學模式-「智齡聯盟」T型人才工作坊實例介紹


文/國立臺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系 康仕仲 副教授 /
臺灣大學智慧生活科技整合與創新研究中心 陳淑英 編輯

我們所面對的環境
台灣過去蓬勃發展的科技產業,在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爆發時,也面臨嚴重萎縮的壓力。由於科技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易受國際景氣影響。有鑒於產業過度集中造成的風險,政府與業界,已就國內產業未來方向進行調整。政府為了因應未來環保節能減碳的需求、因應人口老化飆度的壓力與創意經濟興起等世界趨勢,選定生物科技、綠色能源、精緻農業、觀光旅遊、醫療照護及文化創意作為六大產業,在產業轉型的環境裡,各企業求才孔亟,但為何業者找不到要的人、畢業生又找不到工作?這當中,究竟哪個環節脫了鉤?

從教育方式對症下藥
由於全球化連結日益緊密,與國際互動、往來的機率越來越頻繁,但具備外語能力、有國際視野與合作經驗的人才,相對不足。除此之外,不管是觀光旅遊業、醫療照護、精緻農業等產業正在轉型、萌芽階段,各產業都需有具備跨領域、能掌握新趨勢、有創新思維的人才加入,但這種人才卻很難從深耕單一專業的教育體制裡培養出來。經建會人力規劃處處長陳世璋呼籲:「想要創造下一個十年的競爭力,需要有全新的教育方式來培訓跨領域人才!」(註1
在《工作大未來》一書中,作家村上龍在提出,「考上好大學,能進入大公司或政府機關工作,從此過著安心穩定生活的時代已經結束了。」面對環境的變局,只有一項專業能力的「I型專才」已顯不足,唯有具備跨領域「T型人才」培育與訓練的人,才有市場競爭力。

跨領域人才培育的挑戰
過往教育模式強調培養專精的專業人才(I型人),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學科之間交叉合作、討論發展的趨勢日益普遍。當今的研究成果,無一不是多學科合作、融合的結果。因此,如何培養具有深度、又兼具廣度的T型人才,各高等教育單位已嘗試進行變革。
但要訓練到什麼程度才符合「跨領域人才」的標準?該如何定義它?經濟部為跨領域人才下的定義是:「指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專業(或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人才;打破學科或專業之界限,包括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複合、多種專業之間的複合、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間的複合。」(註2教育部也鼓勵各大專院校辦理跨領域學位學程,鼓勵學生透過輔系、雙主修、跨領域學分或學位學程培養跨領域之能力。 
但學生在修業期間,能否經歷雙領域合作交會出的化學變化、還是只是重複另一個I型人才培育模式,而達不到T型人才整合、培育效果?或者有些專業領域本校沒開課,學生可否有機會跨校選修?校際之間的門檻該如何突破?
臺大智活中心承接教育部「老人福祉整合創新跨校教學聯盟」(簡稱:「智齡聯盟」)人才培育計畫,為老人福祉議題培育未來能投入銀髮科技、產業與服務設計的跨領域人才時,即面對觀念與執行面無法融匯的瓶頸,為了解決這難題,於是將跨領域人才培育概念做出修正。負責規劃「智齡聯盟」人才培育計劃的臺大土木系康仕仲副教授強調:「我們不是要培養『跨領域人才』,而是要培養『擁有跨領域合作能力的人才』。」因產業需求與世界潮流瞬息萬變,隨時都需應付新觀念的挑戰與不同的合作對象;今年面對A+B領域、明年可能要應付B+C領域。在企業需才孔亟的現實環境下,等待雙領域人才培訓成熟,恐將緩不濟急。

實驗成功的「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
臺大智活中心劉佩玲主任說:「教育部提出的三明治課程(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就像一部分接著一部分將肉片、青菜、吐司分開來吸收(一個專業接著一個專業來學習),但教育部智齡聯盟的T型人才工作坊課程,是小型三明治,一口就能吃進所有養分。」因為T型人才工作坊將兩個不同的專業領域、釐清與解決問題的技巧、與跨領域合作的訓練,都包含在一次專題實作課程裡,讓跨領域知識的建立與跨領域合作能力的培養一次到位。
T型人才工作坊的設計,是以各校專業為基礎,結合多面向設計思考和觀察體驗兩位師資共同設計課程專題;選擇的主題聚焦於實際場域待改進的問題與需求,並引導學生深入議題去觀察、發想與設計。工作坊學員來自各不同科系,在課程中高度互動、溝通合作、並結合自身專業,共同激發、探索創新的可能性與方向;在實作過程中,有機會實際嘗試、學習其他領域的工具技巧。
「智齡聯盟」計畫共同主持人康仕仲副教授介紹T型人才工作坊時說:「T型人才工作坊的『雙教師制』,不只是人數上的『雙』,更是知識領域的『雙』。兩位老師相互搭配:一位從場域切入,介紹高齡化社會、高齡者所面臨的困境;一位從方法帶入,針對困境,實際操作解決問題的方式。藉此,開創新教學模式、激發跨領域思考。『跨校系同儕』齊聚兩天課程中,彼此由不熟悉,到一起動腦激盪,甚至必須動手完成作品,也同時學習到團隊合作、跨領域溝通、處理意見分歧等能力;在不同校系組合下,將迸發出各種迷人的火花。
 透過『雙教師制』與『跨校系同儕』的結合,能突破過去經驗,嘗試做出以往不曾想過的事情,而得到不同於以往課程的收穫。」

迷人又刺激的學習過程
T型人才工作坊並非整學期的專業訓練課程,它是門跨領域學習與合作的訓練,當學生完整走過問題的釐清與探索、從觀察體驗中激盪想法與創意,最後經過實作挑戰的洗禮,所獲得的學習成果超乎想像的精彩。
世新大學資管系余沛沛同學說:「我是學資管的,整天就坐在電腦前寫程式、寫語言,思想都有點僵化了,但來到這邊覺得茅塞頓開,每個人思想都非常多元,見識又廣,讓我覺得每天不應該只面對電腦,應該要多元發展。這裡真的有很多高手,讓我有很多學習與成長。」
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的林怡臻同學說:「雖然老師上課節奏很快,但讓我們速速就進入狀況。雖然剛開始聽到要到別的學校和陌生人一同學習有些畏懼,但這兩天下來,收穫很大,教了很多學校無法給的實作教學,讓我們自己充分發揮創意,激勵我們想得更多。由於大家來自四面八方,想法多元,可以碰出不一樣的idea。人果然要勇於挑戰不一樣的學習,若是當初我猶豫沒有跨出那步,我現在一定會非常後悔!」 同樣來自北醫得張芝頊同學也說:「傳統課堂是追求標準答案,即使體育課也有標準動作,但這個『標準』鎖住了我們的創造力,但在工作坊裡找不到正確的標準答案,每個人都要想辦法去尋找答案。」

激起教學熱忱的新體驗
因T型人才工作坊是超濃縮、講時效、需高度參與、並發表具體成果的課程;所以課程內容設計必須提煉再提煉到留下最精華部分,並轉化成通俗的講法,讓不同領域學生能夠吸收理解;課程活動設計,要能讓每位學員「全程」專注地投入、積極參與!整個過程節奏非常緊湊、預備課程所花的心思相較於傳統教學、面對單一領域的學生,挑戰更大。但這樣的教學過程獲得的成就感也相當大!每個老師都無法預期學生會出什麼招?教導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難有十足的把握,但最後看著一組組同學完成任務,讓很多經歷過T型人才工作坊課程洗禮的老師們,對自己傳統的教學方式做出修正與變更,透過課程設計,讓學習變成主動而非被動。

培育企業需要的關鍵人才
T型人才工作坊跨領域教學模式,並非只在學界之間琢磨改良,也邀請產業界一同來分享學生的創意並提出建議;而T型人才工作坊每個實作專題,都是產業界實際面對的問題,讓各科系同學一同找出解法。學員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自然地與業界的創意模式與市場思維接軌,幫助他們未來進入就業市場能夠儘快上軌道,成為企業有用、好用的人才。(註3

(註1)參考出處:《亞洲新興產業簡介》 「六大新興產業起跑 台灣需要哪些人才?()」一文
(註2)參考自經濟部人才快訊網站http://itriexpress.blogspot.tw/2011/02/blog-post_9794.html
(註3)教育部智齡聯盟網站http://t-edu.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